2023年7月,一批来自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大一大二学生们前来我所开展实习,他们参与到实际案例,在实践中充盈知识储备。经过一个多月的实习历程,让我们一起看看实习生王方祥的蜕变过程。
王方祥
律所氛围
通过在珞珈所的实习,我初步体验了律所的职场氛围。珞珈所的工作时间为工作日的上午9点至下午5点,中午有两个小时的午休,每天工作6个小时,周末正常双休。但是,这只是实习生的工作时间安排。通过与其他在律所实习的同学以及律所律师的交流,我发现除去珞珈所外,大多数律所即使对实习生也存在频繁加班的现象。这说明,从整个行业来看,律师工作时间依然较长,需要及时做好心理准备。此外,就工作模式而言,珞珈所较为传统,主要采用律师独立执业的模式,不同于大多数律所由团队共同完成业务的方式。在与指导律师孙瑾铄律师的交流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选择律师行业的原因之一是“自由感”,这种工作模式可能更符合我对律师行业的期待。
认知更新
通过实习,我了解到了不同类型律师的工作内容。珞珈所的业务以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为主,较为传统。过去我误以为律师只需精通某一法律领域即可,但就诉讼律师而言,无论民事或刑事案件都需要承办,尤其是在执业初期。此外,我还接触了制作类案检索报告、撰写律师函件、查找法律漏洞等法律文书工作,并多次陪同律师出庭旁听或深入参与案件。由于以前对律师行业的误解,我曾误认为诉讼业务较为繁琐且不重要,只有在大型律所从事非讼业务前景才更好。但在与孙律师的交流中,我也对诉讼律师的发展前景有了新的认识。
此次实习能够让我结合实践认识了法律运用的路径。首先,对民事案件的分析需要以请求权基础理论作为指引。过去虽然也曾听说过此理论,但从未深入了解。在孙律师指导后,我又去看了王泽鉴的《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这本书,从而重新串联了过去学过的民法知识,再结合案例,初步学会了这种方法。第二,在诉讼业务中,法律适用虽然也很重要,但完整的业务流程中,证据的提出与编排、和当事人的沟通等等都不可或缺。例如,在孙律师带我前往一家公司会见当事人的时候,我在旁听过程中,管中窥豹,大致了解了和当事人沟通的技巧——首先肯定当事人的诉求,给予自身的法律建议,同时耐心地倾听当事人的想法。很多时候,当事人只是在宣泄情绪,但是作为律师,仍然要保持谦虚的姿态,让当事人感受到尊重。在此期间,如果当事人进一步提出一些想法,也可以适当地对当事人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持或鼓励,但仍需自己把握专业领域的具体问题。总之,通过良好的社交方式博得好感,这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而证据的提出,则更加考验律师的经验与能力。大多数案件的法律适用都很清晰,决定判决结果的关键因素就在证据上。这些具体的技术问题,就交由以后在未来的实习和工作中积累经验。第三,在和对方以及对方律师的交涉中,也需要尽可能保持良好、温和的沟通,而非剑拔弩张。这让我想起了毛选中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针对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利益这一终极目的,在没有激烈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即使最终仍然需要通过诉讼解决问题,也仍然可以不断协商。当然,如果对方态度坚决,协商不成,则无需再做无效努力。此外,律师的利益和当事人的利益也并非完全重叠,面对对方当事人及律师,温和的态度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
未来规划
此次实习也让我重新思考了个人未来发展规划。之前我个人的未来规划是读完llm后尽可能去大所非讼团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合伙人身份迈进。现在想来,如果按照这样的路线,一定需要扛住工作强度与压力,上升空间也未必符合预期。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去做诉讼律师,逐渐独立执业,也可能会收获意料之外的成长。
总而言之,囿于时间限制,在短短的实习期间里,其实没有接触到太多技术性的工作,也是因为自身还是学生,没有成熟的工作经验。但是,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在于部分认清了律师行业,包括工作氛围、工作模式以及工作内容等等,尤为重要的是,律师作为服务提供者,除了最基础的专业能力之外,社交能力、办事能力等多维度的能力也不能成为短板,因而为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再次感谢我的指导律师孙瑾铄律师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