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珞珈速递|我所谢梦婵律师受长江新闻栏目邀约,解读“如何破除“旁观者效应”?”

访问量:

 

问:1、为什么面对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站出来“硬刚”者为什么总会被回怼?

答:首先,无论是高铁拖鞋事件还是烧烤店吸烟事件,站出来“硬刚”的两位女子的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其次,高铁拖鞋男子的行为构成了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违法行为,而烧烤店吸烟男子则违反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相关法规规定。

“硬刚”一些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部分不文明行为者还是会主动纠正,但仍有一些不文明行为者选择忽略旁人的劝阻,甚至回怼反击。原因主要有:1、不文明行为者对自身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未意识到其行为的不当之处或本身情绪管理能力较差;2、不文明行为者出于维护自我面子的心理,试图通过言语占据上风,以掩盖自己的不文明行为;3、旁观者效应的影响,身旁多数人选择沉默,导致不文明行为者感受到的压力较小,甚至会错误的认为自己的行为得到了默许和支持;4、部分旁观者存在是非不分,对不文明行为持宽容态度或认为劝阻者的行为过于激进,从而支持不文明行为者,对劝阻者进行指责;5、社会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关于一些不文明行为未尽到规劝义务及提示义务;6、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及缺乏对不文明行为的明确、细致的规定和约束。

 

 

问:2、当其他乘客目睹此类事件时,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沉默而非干预?

答:大多数人选择沉默主要是从众心理和旁观者效应。还有可能是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害怕因劝阻导致冲突,给自己身心带来伤害,从而选择明哲保身,或是单纯的不想给自己增添麻烦。甚至一些不文明行为较为常见,部分人可能逐渐对其习以为常(如在饭桌上抽烟),认为都是小事,不值得去干预。甚至是价值观念存在差异,部分人可能对某些不文明行为持宽容态度,认为没有必要去规劝他人行为。

3、如何减少“旁观者效应”?有无相关法律对类似事件中的旁观者进行约束?

答:减少旁观者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教育宣传及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文明程度;2、通过开展培训活动、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大众的干预技能;3、树立榜样示范、强化舆论监督,营造良好文明氛围;4、提高对劝阻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保障,建立对积极干预不文明行为的激励机制。

一般情况下,对于公共场合不文明行为的旁观者,没有直接约束的普遍法律法规。

 

地址:武昌区茶港天鹅路6号阳光大厦四楼

电话: 027-68754624

版权所有©珞珈律师事务所   鄂ICP备19008658号-1   网站制作:新网